今天下午,我博士论文答辩。我把两年前开题的时候,问倒我的教授重新请了回来,打算从这些人手里,拿到我的博士学位。
答辩主席是Prof Ho,他最擅长从根基上把别人工作价值挖掉。曾经有个博士答辩,用溶液法做FET器件,说低成本。Ho说,若是单纯考虑溶液和spin coator,那当然低成本;但是考虑到量产,虽然MOCVD很贵,但把人工,时间,化学试剂,能耗等等算起来,哪种方法成本更低,就不好说了。若是基于成本考虑,得把全部因素考虑进去,不能只算溶液成本。后来我的导师Prof Zhao就很小心,让组内做器件的同学,不要随便声称低成本,尤其是溶液法做太阳能电池的同学。
Prof Chen更直接,直接问别人的contribution。有一个人申请他们系的教职,展示了很多酷炫的工作,大部分是跟人合作的,别人做器件,他负责力学模拟部分。Chen就问他的contribution是什么,哪些是他做的,哪些是别人的工作。那人简单说了下,说某些slide只是为了方便说明问题,所以用了别人的工作。Chen就指着当时停留在投影荧幕上的ppt问,你给我说说这张ppt,哪些东西是你做的?那人一愣,说是别人的。Chen就说,你拿一张全是你自己工作的ppt出来……最后那个人没有拿到职位。在场的同学都觉得,好恐怖。后来Chen说,他这么问问题,是在给那人机会,既然那人没讲清楚,那他就通过提问给对方多一次机会,讲清楚自己的contribution。Chen对自己的学生也会这么“凶残”地问问题。
另一个教授是外审,Prof Zheng,我以为会友善点的。但听朋友说,也很tough,特别是他懂的问题,尤其tough。论文开题的时候,不需要外审,并没有请Prof Zheng。
两年前的6月1日,我论文开题,答辩委员会四个教授(包括我的导师Prof Zhao和Prof Poon),还有两位来旁听的教授,一共六位教授。
当时Prof Chen直接把我问傻在当场。我讲完PPT,场下的同学简单问了几个问题。然后Prof Chen开始提问,上来就说,I’m not convinced by your presentation. I didn’t see the novelty and impact in your research. I don’t think your research make a difference. 当时我就懵了。要翻出PPT解释给他听。他直接打断,“Don’t look at you Powerpoint, Just tell me the novelty of your project.”我当时就抓瞎了。我都忘了当时自己是怎么回答他的问题了,可能都没听明白他的问题是什么。然后Chairman问Prof Ho有没有问题要问,我是希望他提些意见的,结果他说:“I’m done. I’m more than satisfied.”很遗憾,没有听到他的challenge。
事后Prof Chen拿着那评分表给我看,上面列的就是novelty,impact之类的打分。从他的角度看,我没有讲清楚,所以他很直接的提出那些问题,给我一个机会解释清楚,也好让我从其他教授那里拿到高分。这之后,我就一直被novelty,impact之类的问题困扰。
Prof Ho事后说我这类sensor,重复性可能会是个大问题。
我的cosupervisor Prof Poon提出一个问题,说虽然柔性是一个大优点,但不见得柔性传感器就一定比硬的传感器好。比如对于我的压力传感器,可能柔性带来的问题远大于它的优势。
旁听的一个教授Prof Mak,问了一个问题,“我看很多压力传感器都是形变传感器,包括你的也是。有没有除了形变之外的其它传感器机理,也能探测压力?”我一懵,他就接着很体谅地补充到,“我只是很好奇而已,不需要你的回答,这可能是一个哲学问题”,我也很识趣的说,我handle不了这个问题。
我开题后的工作,就是源自于这些教授提的那些问题。就是对那些问题的思考,让我对柔性压力传感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。我完成的第二个工作,是直接针对Prof Ho关于重复性的问题。第三个工作,是源自于Prof Poon的启发。而最后我把全部sensor都归结到material deformation induced pressure sensitive device,则是源自于Prof Mak的启发。
为了今天下午点答辩,我忐忑了好久。自己就设想了很多自认为挺tough的问题,比如“你发现的这些东西,不是凭直觉都知道是这么回事吗?你竟然用了四年时间。”“为什么你不从一开始就用这种表面可控的材料,一次性解决sensor的重复性问题,还用了两个工作的时间才搞定这个问题?”我甚至都预备好了,万一Prof Chen再问novelty或者impact的问题,我直接把预备好的答案背一遍给他听。
然后,出乎我的意料,所有professor都十分友善,都没有问tough的问题。在close door的过程中,群里的同学还在担心我会被问死。Prof Chen的学生担心他老板会问出让我崩溃的问题,Prof Zheng的RA也担心她老板会让我很“难过”。然而,这个close door的过程,所有教授都很友善。Prof Zheng只是纠正了几个我误用的描述。Prof Chen没有问novelty和impact的问题,挑了几张slide,讲了下该如何present才更流畅。Prof Ho也没问什么问题,主要是鼓励大家问问题,就着别人的问题继续深挖。没有那种故意考我的问题出来。我提前准备好的那些问题,都没被问。是我自己把自己吓着了。
总体算下来,我讲了35min;听众问了几个问题,大概15min;然后close door,问了一个小时左右;我在会议室外等了不到十分钟分钟,Prof Ho就出来说,恭喜,committee通过了我的答辩,给出了小修论文的意见。后来我拿到了Prof Ho记录下整个答辩过程中,我需要在论文中修改的14个问题,三页A4纸。
最后我进去跟各位教授握手致谢的时候,我对我的cosupervisor Prof Poon说Thank you very much, 她说,no, no, no, Ningqi, you deserve your Ph.D. degree.
2017/7/18, Tu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