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不对称:皇帝的新衣及其它

根据信息是否公开,以及双方是否知道,信息不对称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:

1. 信息不公开,你知我不知

2. 信息公开,但扩散需要时间

3. 信息公开,但受限于专业背景,无法解读

4. 信息公开,但它只是共有信息,并非大众信息(你不知道我知道)

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,并不公开,只在特定的圈子流传,只有圈内人知道。比如所谓的股票内部消息,就属于不公开信息,你知我不知。若是你提前知道A公司要收购B公司,而市场普遍看好这次收购,你就可以提前建仓,大赚一笔。比如我若是不听向松祚教授的《四十年未有之大变局》演讲,就不会知道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;若是不加入某些圈子,就不会提前知道经济形式这么差,也不会知道大部分公司抢着上市的原因;对于个人,今年股票价值投资比不投资更亏。

有些信息,虽然是半公开或公开,但它就像是蜜在水中扩散一样,需要时间。这也是那句“未来已来,只是分布不均匀”的意思。早期互联网基本就是美国模式扩散到中国,现在是从一二线城市扩散到三四线城市,提前知道就可以提前布局。有个学生付费进入某星球,熟读星球的精华文章,在自己学校讲演那些内容,大红大紫,因为对于那些没接触这些内容的人,它就是让人耳目一新的。又有人,知道学生需要论文代写,也知道淘宝上有人可以提供该服务,他就作为中间人,挣差价;并非所有学生都知道淘宝有该项服务,并非所有提供该项服务的淘宝商家都可信,这些都是信息不对称。万维钢精英日课就是这种模式,将英语文化的新思潮或共识,介绍给中文读者;那些英文新书的内容,并非它的受众读者有时间或能力获取的。更进一步,教师的职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?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而已。

即便不是传播时间导致的信息不对称,也有所谓的时间差。比如买卖双方出价的时间,就必然有先后顺序,所谓高频交易,就是挣这个时间差的钱。假如A以10.02元价格卖出某公司股票,同时B愿意以10.01元价格买入,交易无法达成;若是A愿意降低一分钱,或者B愿意提高一分钱,就可以达成交易;双方交易无法达成,又没有信息沟通,就各自修改价格,重新提交订单,A 10.01卖出,B 10.02买入;这时若是有人看到这个消息,快速下单,10.01从A那买入,然后10.02卖给B,就能挣这一分钱的差价(spread)。利润虽然薄,但关键是高频且快。据说芝加哥一家高频交易公司,为了提高零点一秒左右的交易时间(抢单时间),专门花了一亿多美元改进芝加哥到纽约的光纤专线。

即使大家同时接触到全部公开信息,但受限于背景知识,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解读出来。比如公司财务报表,稍微调整一下资产折旧率,就可以“一秒钟扭亏为盈”。例如将折旧率从20%改为10%,原来5年就报废的东西,变为10年;若是100万的设备,折旧费就从20%的20万,变为10%的10万,一年多出10万元的利润。有个真实例子,鞍钢集团,2011、2012连续亏损,面临退市风险,2014年4月9日却宣布2013年实现正盈利,同比增长119.13%。实际情况是钢铁市场一直低迷,鞍钢只不过是调整了折旧年限:把房屋、建筑物折旧年限从30年延长到40年;机械设备、传导设备从15年延长到19年。调整折旧期限后,鞍钢2013年净利润比2012年增加了个9亿,达到7.7亿元;如果不延长折旧年限,2013年鞍钢的净利润其实还是亏损的。美国财务专家Howard M. Schilit在《财务诡计:揭秘财务史上13大骗术44种手段》其中提到,通过改变长期资产折旧方法来增加利润,是上市公司最常用的财务操纵方法之一。还有些公司的利润,纯粹是靠买卖房地产,而非其主营业务,这是企业经营有问题的标志。若是不懂这些手段,同样的财务报表,也不见得每个人真懂得企业的亏盈。

即便是大家获取到了无差异的信息,也不见得没有信息不对称。比如,对于一件事,你知道,我也知道,但是我们彼此不知道对方知道。所谓的“皇帝的新衣”,大家都知道“皇帝没有穿衣服”,这是共有信息,但是大家不知道别人也有同样的想法;直到小孩子说出来之后,大家才确定别人也知道“皇帝没有穿衣服”,这才成为大众信息(Public Domain)。每一个人是否得到了信息固然重要,每一个人都知道其他人也获得了同样的信息可能更重要。

类似“皇帝的新衣”这种故事很多。比如,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,每个主要银行都知道次贷出了问题,有些银行已经在出售这些资产了;“次贷有问题”这件事,已经是投资者们都掌握的信息了,但是,他们不知道其他投资者是否也清楚。如果大家没有共识,你却过早采取行动,就会倒大霉,比如电影《大空头》里面的那些玩家。像击鼓传花都游戏一样,大家都知道有问题,但总觉得还有接盘侠,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。但往往就是传到自己手里,鼓声停了,“共有的坏消息”变成了“大众的坏消息”,自己倒了大霉。

代理人和中间商,包括投资银行、房屋买卖中间商、法律纠纷仲裁员等等,就是这样一种利用信息不对称,在交易双方之间达成共识,戳和交易的职业。好比买卖双方讨价还价,哪怕各种说的都是实话,各自也不知道对方是否说了实话。就像《三体》暗黑森林理论的猜疑链一样,各自都不敢相信对方说的是实话,唯一都策略就是一旦发现对方,就立刻将其消灭。这样,就无法达成交易,需要中人的撮合。

2019/1/13, Sun